(伯克利,美國加州)8月22日2017年發布——陳洪綬,這位影響17世紀中國藝術史的畫家一直是美術館研究的主題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術館和太平洋電影資料館(BAMPFA)將於10月推出《悔僧: 陳洪綬 藝術 幻想 與 幻滅》,展出包括25張珍稀收藏的畫作,體現了陳洪綬畫風在中國藝術史的關鍵轉折。展出畫作除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術館的藏品外,並與上海博物館合作呈現從未在北美展出的稀有繪畫。
陳洪綬(1599-1652)終其一生投入創作,畫風老練兼具樸拙趣味、獨樹一格,擅長花鳥、風景畫,暗諷時政,寓含悲傷和幽默。陳洪綬畫作和自題的詩詞,意境豐富,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術館特別邀請音樂家Devendra Banhart和收藏家Jerry Yang詮釋陳洪綬作品的意涵,並為參觀者設計中英雙語的語音導覽和展覽小冊。
陳洪綬的大部分畫作是在明朝至清朝改朝換代、社會動盪時期的藝術產物。為了逃避入侵的軍隊和土匪,他在明朝滅亡、清初期間短暫出家,自稱「悔僧」感慨無法為國貢獻的遺憾,他畫作中感傷時局的憂鬱,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動盪。本研究展將有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專著出版,探討了這一段關鍵的中國藝術史,為陳洪綬在中國繪畫發展中的關鍵位置提供新的學術見解。
「我們很高興向北美觀眾介紹陳洪綬的精彩畫作,將這位大師的代表作品首度在美國展出。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術館和太平洋影像館總監勞倫斯·林德(Lawrence Rinder)表示,「本展呈現BAMPFA的大師收藏,並肯定了我們在亞洲藝術的研究實力。」
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亞洲藝術策展人白珠麗(Julia White)指出:「陳洪綬的繪畫風格反映他對動盪的明末清出歷史時刻的領悟,他的筆墨代表對傳統畫風的承續和變形,在古拙和典雅的矛盾之間產生特殊的張力。他數次赴京應試不中,身為訓練多年的文人畫家卻無法為明朝貢獻,陳洪綬的挫折轉向對時局抱有虛無幻滅的態度,在他許多畫作主題中反映脫離世俗的自由作風。雖然已隔幾個世紀,他筆下諷刺的力道在今天看來仍然鮮銳。」
本展同時出版多達192頁的研究專書,由策展人白珠麗親自編輯,對陳洪綬的生平及繪畫有深入探討。專書蒐羅了東京蘇菲亞大學名譽教授小林宏光 (Hiromitsu Kobayashi) 的論文,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國藝術助理研究策展人劉世義 (Shi-yee Liu) 對多件作品的評述,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亞洲藝術史副教授班特利 (Tamara Bentley) 的學術研究文章。這三位學者將在10月28日星期六下午1點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東亞研究所出席座談。其他活動包括10月26日星期四下午12時白珠麗的策展演說,並於10月29日星期日下午2時有專人導覽。以上所有節目均為免費入場。
支持
《悔僧: 陳洪綬 藝術 幻想 與 幻滅》由亞洲藝術策展人白珠麗策劃。本展的完成主要歸功於上海博物館的合作,及香港何弘毅家族基金會的大力支持。其他重要贊助者包括卡本特基金會 (the E. Rhodes and Leona B. Carpenter Foundation),亨利‧盧斯基金會 (Henry Luce Foundation) ,寶龍拍賣行 (Bonhams)和香港中國畫集團,簡·德貝維奇為紀念高居翰教授基金,亞洲藝術基金會,中國國際航空公司,Hok Pui and Sally Yu Leung,Fred Levin & Nancy Livingston,The Shenson Foundation in memory of Ben & A. Jess Shenson,Jenny and James Wan, Sunday and David Yu,John Deng,Arnold and Jr-jye Chang,J. Sanford and Vinie Zhang Miller,南海藝術 (NanHai Art) 及許多匿名贊助者;北山唐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展覽圖錄的印製;語音導覽由位於舊金山和巴黎的當代藝術非營利機構Kadist慷慨資助;並特別感謝音樂家Devendra Banhart以及企業收藏家Jerry Yang提供中、英文導覽。(譯者:郭冠英)